首页
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新闻资讯
会员服务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艺术团
证书查询
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

村美民富产业旺乡村振兴劲头足

文章来源:银川日报    作者:张碧迁      日期:2020-09-04 12:37:28 阅读量:

近年来,为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灵武市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根基,逐步呈现出一幅产业强、环境美、动力足的优美画卷。


新技术为农业增添新动能


金秋时节,灵武市崇兴镇杜木桥村的稻田上方,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嗡嗡”鸣响,来来回回执行“植保任务”。在稻田边上,来自宁夏绿先锋农业机械化服务有限公司的飞手正手持无线遥控装置,聚精会神地操控着无人机作业。


像这样的植保无人机,灵武市已经拥有50多台套,植保从业人员200余人。今年以来,无人机植保面积达27.1万亩,占全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的70%以上。“无人机植保的有效推广,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有效控制了农药的使用。”杜木桥村相关负责人说。


无人机植保只是灵武市实施


粮食绿色高产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先进农艺技术之一。近年来,灵武市通过集成水稻精量穴播、测土配方、有机肥替代、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先进农艺技术,已在梧桐树乡、崇兴镇、郝家桥镇建设优质粮食示范区3万亩,建成10个绿色高质高效技术融合示范点,带动全市22万亩优质粮食提质增效。同时,灵武市还借助现代农业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蔬菜生产,建设韭菜、香菜、西兰花、番茄等8个“供外”蔬菜基地,带动全市5万亩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农技人才成增收动力源泉


史进是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村的科技特派员,也是灵武市沃益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带领农户在试验田里进行传统种植和蚯蚓微生物种植的对照实验。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农户们亲眼看到两种种植方式的差异。


因为引进了新技术和新品种,史进种出的小番茄凭借清甜爽口的汁液、酸甜适度的口感,让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客商赞不绝口,回购客户也越来越多,初步有了品牌效应。


如今,在史进的带动下,郝家桥镇、白土岗乡的小番茄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亩均产值3.8万多元,每亩地纯收入近1.8万元,老百姓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为了培育出更多乡村振兴的人才,去年以来,灵武市启动了本土人才培养工程,打造“智能化牧场运营技术创新团队”3个,培养技术人员75名,同时建设田间技术学校1个、专家工作站1个、西甜瓜实验室3个,储备“田秀才”“土专家”“小老板”及返乡创业青年等乡土人才、培育致富带头人及村级后备力量1696名。


擦亮乡村振兴美丽底色


走进东塔镇的果园村杨吉虎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由多种葫芦藤蔓搭建的绿色葫芦长廊,圆的、长的,各种形异的葫芦挂满了枝头,沿着长廊走进院子,就像走进花海一般让人心情愉悦。

“看着干净整洁的环境,心里很舒服。”杨吉虎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沟渠两侧、房前屋后各种垃圾随处可见,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如今村里的环境可以说是发生了大变样。


果园村只是灵武市乡村人居环境变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灵武市围绕干净、整洁、有序的工作目标,统筹推进乡村净化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道路改造工程,巩固提升21个美丽村庄、21个人居环境示范村,改造农村公路64公里,维修破损农村公路50公里。此外,还推行了村(社区)积分超市“3116”模式,完善保洁、评比及奖惩机制,结合“星级文明户”“美丽灵武人”评选活动,引导农民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将村民卫生行为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完善农户参与治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户院落干净及保洁工作常态化。

本报记者 张碧迁

    

 


相关新闻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 邮编:100125

中国乡村振兴QQ群: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