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新闻资讯
会员服务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艺术团
证书查询
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

科技小院“学生娃娃”助兴农

文章来源:http://www.moa.gov.cn/xw/qg/202311/t20231129_6441776.htm    作者:CR50     日期:2023-11-30 09:03:32 阅读量:

  自北京市区一路向东南,快要接近市界,就到了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曾经,村里百余户人家靠着种植萝卜谋生。三年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在村里建立了科技小院,带来了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村集体的年收入从2020年的11万元,增至2022年的70万元,提高了5倍不止。 

  这群学生娃,种地能行吗 

  进村,科技小院就在村委会不远处,红砖红瓦的平房院,门上挂着“西槐庄科技小院”的牌匾,两侧写着“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这句话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印刻在学校遍布全国的百余个科技小院里。 

  水泥地面上摆满了前一天刚从地里收来的萝卜。“去年,我们试种了冰淇淋萝卜,是一种比较清甜水灵的水果萝卜,适合生吃,反响很不错。所以今年扩大了种植规模,大棚里有31亩,露天的也种了3亩。今年还试种了3亩紫秀绿萝卜,有棚里的,也有露天的,估计能一直卖到春节前。”小院的第三任“院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思远说。 

  要说起种地这事,西槐庄村的老把式不在少数,尤其是种萝卜。西槐庄村的科技小院于202011月挂牌,2020级的吴林静和宁国法是第一批入驻的农大研究生,后来又陆续来了2021级的张晓恬和张岩林,以及2022级的王思远和贾少乾。看着这群刚20岁出头的孩子,村民们刚开始有点不信任。“这群学校来的学生娃娃,能比得上种地大半辈子的农民?”有人直接提出了疑虑。 

  行不行,土地里见真章 

  手艺行不行,还得土地里见真章。紧挨着科技小院,就是村集体的一片曾经几近撂荒的土地,地方不大,仅22亩,有大棚,也有露天菜地。除了按照当地习惯种植萝卜外,又引入了番茄。不仅品种上更加丰富,他们还在村里试验田里开展科学种田,引进了水肥一体化、熊蜂授粉、绿色防虫等先进技术。 

  科技小院到来的头一年,西槐庄村集体年收入达到34万元,是上一年的三倍,一战成名。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西槐庄来说,这笔收入格外振奋人心,当初不怎么看好学生娃娃的村民们,也彻底服了气,纷纷伸出大拇哥点赞。2022年,西槐庄村集体收入突破70万元,而今年,新建的30亩大棚投入使用,收入情况有望更好。 

  如今,王思远和她的同学们都成了西槐庄村最受欢迎的“学生师傅”,谁家的作物出了问题,总是第一时间找她们询问。“问什么作物的都有,甚至还有果树类的。经常遇上拿不准的问题,比如一些只在书上见过的病害,这时候就该远程请教学校老师了。”王思远笑着说,学校的老师们都很热情,细细地讲清病因、处理方法,自己听明白了再转述给村民。“这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而王思远也从村民身上学到了不少妙招。“比如,种玉米的时候要防着小鸟吃种子,村民就会放上一只老鹰风筝来驱鸟。还有种花生的时候要踩秧,能够帮助花生的果针入土,提高产量。”王思远说,这些土方子的背后是劳动者的智慧和巧思,非常珍贵。 

  巧构思,把地“种出花儿” 

  连续几年的精耕细作,让几近撂荒的土地成了沃土,也为西槐庄村集体打造出了一份“以绿生金”的产业。这两年,小院的同学们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方案,种植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看市场的反响情况,什么种植得好、销售得好,就会留下。然后再尝试新的品种。”王思远说,今年小院试验田的种植品种已经掰成了三茬——3月到6月,以大棚为主,种番茄、鲜食玉米;5月到8月,再给露天的田里种上甜糯玉米和黑花生;8月到11月,大棚和露天田都换成了萝卜。此外,种植基地还单独划出了一小片“共享菜园”,可以“全托”和“半托”的形式招募都市农场主,种植的品种更加多样,包括奶白菜、罗马生菜、紫色油菜、花椰菜、冰淇淋红薯、黑皮花生、线椒等。 

  提起小院的未来,王思远更是信心满满。“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很大,小院的成绩也收获了很多认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会继续做好工作,指导村民更好地种植,将学习到的知识带入田间地头,为村里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王思远说。



相关新闻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 邮编:100125

中国乡村振兴QQ群: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