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新闻资讯
会员服务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艺术团
证书查询
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文章来源:委员会         日期:2020-03-14 14:37:22 阅读量:

摘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第九章 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段时间热门话题,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从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未来乡村经济可能有四种不同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主要有三方面现代化发展。那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总要求是什么?怎么实现?


主要内容: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叁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实施塬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叁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叁农”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摘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第二十一章 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第四节 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进一步盘活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扩大商品林经营自主权,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完善生态资源管护机制,设立生态管护员工作岗位,鼓励当地群众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并开展试点。


“叁步走”时间表: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中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党中央提出了七条“之路”:


——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必须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总要求: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最重要的内容,其重点是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创新,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组织化水平,推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大力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适度经营规模、作业外包服务和绿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另一方面,推进农村一、二、叁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


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其内容涵盖村容整洁,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以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纠正单纯以人工生态系统替代自然生态系统的错误做法,等等。它提倡保留乡土气息、保存乡村风貌、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治理乡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乡村人居环境绿起来、美起来。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摘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第十九章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风文明建设既包括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又包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还包括充分借鉴国内外乡村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


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治理越有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就越好。为此,应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平安乡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协调农户利益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要用农民生活富裕程度来评价。为此,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持续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怎么实现?


报告明确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叁权分置制度……促进农村一二叁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叁农”工作队伍。


汪洋副总理参加四川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要求,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资金支持、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等保障体系。四川是农业大省,近年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二叁产业融合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积极探索,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经验。希望四川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率先探索,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摘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第三章 发展态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较好条件。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乡村振兴具有根本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具有坚强制度保障。优秀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寻根溯源的人文情怀和国人的乡村情结历久弥深,现代城市文明导入融汇,乡村振兴具有深厚文化土壤。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振兴具有雄厚物质基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乡村振兴具有扎实工作基础。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王东明书记在石垭子村调研时强调,要把“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持续不断抓下去。方向已经明确,这里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角度,提八条建议:


进一步创新建设理念。“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理念和“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一致的。应以此为基础,研究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趋势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更加强调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结合实际深化和丰富每一个理念的内涵,建立一套涵盖农村五大建设的标准体系,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坚持实施“五大行动”。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关键在落实。应把分类指导与分层指导结合起来,贫困地区继续集中脱贫攻坚,确保如期脱贫,同时规划好脱贫之后的巩固、提升、振兴;普通地区在产业提升和环境整治上下大功夫,整体提升建设发展水平;条件好的地区在彰显特色上做文章,更加注重文化传承,着力打造精品,争创全国一流。


推广“小组微生”模式。“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生态化建设”是源于成都的创新,经总结提炼,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模式。2014年,中农办曾把这一做法印发全国。这种模式既适宜于平塬,也适宜于丘陵和山区;既适宜于新建聚居点,也适宜于改造旧村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应使之与旧村改造行动结合起来,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典型模式推广,防止一些地方借口乡村振兴搞大拆大建。


探索建设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应该是以农民为主体,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有机结合,四位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新形态,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应当积极试点探索。四川省已成功争取到1个财政部的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省里也正式启动了3个试点,明年可支持部分市州开展市级试点。这些年建成的一批新农村综合体,比较接近田园综合体,可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进行改造提升。


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关键在念好“尊重、引导、激励、支持、组织、维护”“十二字诀”,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四好村”创建作为四川省的首创,正是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的综合抓手,不能有半点动摇。应强调重在创建,着力解决好为谁建、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的问题。去年以来,各地都有一些探索,应尽快总结实践中的创新,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摘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第十一章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第一节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全方位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持续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深化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强化中央储备粮监督管理,推进中央、地方两级储备协同运作。鼓励加工流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储粮和经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加快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安全高效、一体化运作的粮食物流网络。


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振兴乡村必须解决好人、地、钱的问题,这是老大难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只在农村内部打转转,路子越走越窄,会走入死胡同;不少地方的“城乡统筹”,最终还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违背了初衷。希望和出路在城乡融合,关键是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应把人才作为突破口和牛鼻子,实施人才强村战略,制定激励政策,吸引大学生、煺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建设家乡。


加快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四川省乡村治理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水平仍不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关键。报告强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乡村治理指明了方向。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探索。应组织专门力量,在全省不同类型的地区研究剖析一批典型案例,从中总结比较成熟的经验,在适宜的区域推广。


遵循乡村演进发展规律。这些年,我们审视新农村建设历程,环顾省外、国外的情况,从乡村与城市、新村与产业、村庄与自然、村庄与村庄、村庄与历史文化等多种关系中,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了互动、融合、和谐、差异、传承和自治等规律性的东西。这些思考逐步得到了认可,还需进一步到实践中去验证和深化。当前应重点研究乡村振兴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摘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第三十三章 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第一节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探索具体用地项目公共利益认定机制,完善征地补偿标准,建立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的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宅基地管理制度。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必将长期存在,这是基本国情、中国特色。对这个基本国情的长期性,过去认识下足,总想三下二下打破二元结构,犯了冒进错误。乡村是相对弱势的一方,是需要保护的,要利用好二元体制保护乡村,才能城乡协调发展。


乡贤应以本土人士为主。外出的、归乡的、乡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企业家、劳动模范、成功人士,他们中那些德高望重,乐于奉献,清廉公正,热心集体公益事业的人,“不求为我所有,只求为我所用”,它们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是传播文化文明。二是传承乡风民俗。三是宣传推介先进,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四是以身作则,榜样力量,以自身行为引领好的、时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五是凝聚人心,监督干部,督导落实各项制度及工作。六是出谋划策,为乡村发展献计献策,协助村干部处理疑难问题。七是利用自己的见识、名望及影响协调村内村外关系。


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需要引入工商资本,发展龙头企业。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工商资本,不但可以带来乡村振兴所急需的资金要素,还为各类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进入农业农村提供了载体和渠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力量。但也要看到,未来仍将是一大批小农户在农村生活就业,从事农业生产。乡村振兴的目的就是为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在乡村振兴中,要处理好小农户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工商资本的关系,把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一方面,要保障小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另一方面,要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有效的联结方式,将先进技术理念导入小农户生产过程,享受到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收益。尤其要防止部分工商资本借乡村振兴的名义到农村搞地产开发,把农村变成房地产开发的第二战场,不但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更偏离了乡村振兴的目的和宗旨。


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四百多字,其中有几点非常重要。第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第二,乡村振兴的目标(总要求),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农村主要是农业产业,现在还有新产业新业态,一二三产都包括。乡村发展没有产业就不行的。生态宜居讲的是居住环境。这也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中央一直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如果没有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太大意义了。生态宜居应该包括农村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的是生态环境,小环境指的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因此提出另外一个很好的词叫作“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关新闻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 邮编:100125

中国乡村振兴QQ群: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