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新闻资讯
会员服务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艺术团
证书查询
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日期:2019-12-24 23:21:42 阅读量:

为探索普惠金融如何更加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寻求操作性强、复制性广的普惠型农村金融发展样本,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工作。


基本情况


(一)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初步形成了“金穗惠农贷款”“产业项目+贫困户”“扶贫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精准扶贫农户‘一张网’助保贷款”“惠农E贷”等多种模式,实现了对全市贫困人口的普惠式全覆盖金融支持。经过三年的努力,2018年年底,和龙市已基本完成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贫困村全部摘帽等目标,并于2019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二)移动便民支付示范市试点工作全面开展。


目前和龙市辖区已建立了“吉林省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示范村”“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助农春耕支付体系示范街”“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支付结算“绿色通道”,方便和优化了农村生产、生活和支付环境。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自2014年被批准设立国家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以来,通过制定《和龙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评定信用村、信用农户等措施,在辖区真正体现信用村、信用户在贷款条件、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其他实实在在的好处。加上从2015年起推进的和龙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全新“金融服务平台”的建立,和龙市初步形成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格局。


(四)金融知识宣传全面覆盖。


和龙市建立了“重要时点为主,日常宣传为辅”的金融知识宣传长效工作机制,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金融知识“六进”活动,增强了延边州金融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社会公众金融素养逐步提升。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政策扶持仍需加强。


一是和龙市目前存在再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不匹配问题。因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等特定因素,延边州和龙市依托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开展周期较长的产业扶贫项目的比重较大,扶贫产业项目贷款需求量占比较大。现行的货币信贷政策规定人民银行再贷款以一年为限,但延边州和龙市扶贫产业项目经营发展周期较长、扶贫产业项目贷款期限随其延长,稳定及时的接续再贷款直接影响扶贫产业项目贷款的资产质量,现行的再贷款信贷政策与实际业务需求出现不匹配的现象。二是因相关信用信息查询制度要求,和龙市金融服务中心无法布设征信自助查询机具。和龙市金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办理融资授信过程中无法便捷地查询信用信息。在实际业务办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到中国人民银行和龙市支行进行信用信息查询,使和龙市金融服务中心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增加了不便捷的环节,亟须相关政策支持与便民征信自助查询机具的铺设。


(二)普惠金融商业性成本较高。


虽然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但普惠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需要立足于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目前和龙市普惠金融商业性成本较高,部分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农村金融教育任重道远。


和龙市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开展较早,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消费者金融素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因群体性教育水平相对落后、金融服务机构乡镇级分支机构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强等客观因素,限制着农村金融教育程度的大幅提高。和龙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多语环境下的农村金融教育还需继续系统性地投入大量社会资源。


政策建议


(一)提高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指的是影响金融发展、运行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包括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以及金融市场主体环境。而作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基本需求主体,农村、农业以及农民与生俱来的“弱势”特性则成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良好的金融生态建设必须建立在金融参与主体的有效金融需求基础之上。普惠金融业务的有效开展涉及财税制度与政策、金融管理制度与政策、法律制度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等各项制度与政策,因此普惠金融试验区的有效建设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与相互配合。和龙市脱贫摘帽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目标以及普惠金融试验区获批带来的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先行优势”,为和龙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并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因此,提高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成为和龙市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二)提高金融科技利用率,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金融科技依靠互联网、区块链和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破解普惠金融服务高成本、高风险的约束,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触达能力和服务范围。针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成本高、获取难,银行业机构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投入产出矛盾等问题,县域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以各类支付结算终端机具为载体,以电子支付工具和服务为切入点的方式,通过ATM布设、便民惠民取款站点、便民惠民POS机等数字金融创新,寻求破解没有银行网点、农户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难题,进而促进县域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


(三)完善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农户金融素养。


良好的金融素养有助于消费者作出适当的金融决策,提高正规金融市场参与度并降低金融风险,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低于城市居民,其中农民、贫困人群和残疾人等群体的金融素养更低,而他们正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具体而言,农户金融素养指的是农户所拥有的为其一生金融福祉而有效管理其金融资源的知识和能力。农村居民和企业的金融素养总体较低,主要表现为金融知识的匮乏、金融消费意愿相对较低、金融消费技能不高以及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意识欠缺等方面。由于农户普惠金融面向常规金融难以满足的“边缘群体”——农民和小微企业,这导致普惠金融对于其金融素养要求更具现实意义。



相关新闻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 邮编:100125

中国乡村振兴QQ群:乡村振兴